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研究会 > 重要文件

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 又好又快地推进国际税收研究会建设

2021-02-25
  郝昭成
  (2008年5月13)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向大会报告过去四年的工作,对今后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
  一、四年工作回顾
  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自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来,在总局党组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确立科学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国际税收理论研究,探索研究规律,实施“精品战略”,完善组织建设,丰富社团活动,全面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圆满完成了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
  (一)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研究会工作确定新思路
  第三届研究会在新的形势下,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推进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确立科学发展思路。我们及时总结二十年会史经验,探索发展规律,找准历史方位,提出了研究会科学发展理念。这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国际税收理论研究是研究会工作的灵魂,发展是第一要务,研究是第一责任;坚持依法建会、依法治会、依法兴会的总方针;坚持实施国际税收理论研究“精品战略”,着力抓好组织保障、课题保障、人才保障、经费保障、制度保障的总体工作举措;坚持实现构建法治与德治、文明与效率、求真与务实、和谐与进取的发展目标。
  按照总体规划推进工作开展。第三届研究会在确立发展新思路的基础上,及时研究制订了研究会四年工作总体规划,并分别制订了理论研究和信息资料四年工作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准确地把握了工作方向。同时,每年还制订工作要点和工作分解计划书,确保工作突出重点,有序开展。
  (二)全力实施“精品战略”,国际税收理论研究实现新突破
  第三届研究会在国际税收理论研究工作中,以全力推进“精品战略”为突破口。通过总体规划,科学安排,分步实施,狠抓落实,促进了科研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确保了“精品战略”的实施。
  精心组织开展多层面研究活动,打好“精品战略”实施基础。四年来,共安排国际税收理论调研课题23个,其中,全国性调研课题12个、学术研究委员会调研课题2个、与企业和税务机关合作调研课题3个、国际合作课题2个、受有关部门委托调研课题2个、交由地方研究会专题调研课题2个。通过精心组织,上下配合,多方协作,国际税收理论研究在多层面有序开展。截止本次大会,共召开年度全国理论研讨会3次、专项课题理论研讨会22次,提交论文430篇;上报专题报告6篇,编印论文集12本。组织优秀科研成果评选2次,获奖文章178篇,其中特别奖11篇、集体奖66篇、个人一等奖38篇、个人二等奖63篇。
  注重创新理论调研活动,推进“精品战略”有效实施。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研究机制,优化组织方式,创新调研工作。在研究活动中,改变粗放型管理,用抓好选题、开题、调研、结题、交流、评比、成果转化七阶段流程,规范调研活动,确保“精品战略”贯穿于课题研究全过程。在研究选题上,紧紧贴近党中央的大政方针、经济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税收工作中的迫切问题以及纳税人的关注问题,充分听取各方意见,采取“两上两下”方式,精选出具有现实性、前瞻性的题目。陆续开展了“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中国税收发展”、“中国石油安全的税收政策研究”、“企业所得税相关问题的研究”、“物业税改革的国际借鉴研究”、“地方税改革的国际借鉴研究”、“反避税的国际借鉴研究”、“鼓励和规范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涉税问题的国际借鉴研究”等重点课题的调研。在研究组织上,落实课题责任制,把大课题划分为子课题,增强研究深度。强调结题是集中智慧再次创新的核心,要求在课题“综述”的基础上形成“综合”报告,赋予报告撰写人应有的权力、义务、责任,促成研究成果,提升报告水平。对重大课题,组成专家组进行评审。积极协调调研活动,整合研究力量,形成以学术研究委员为骨干,群众参与为基础的专群结合调研模式,提高了研究质量。
  力推研究成果转化,确保“精品战略”实现。充分发挥《研究要报》作用,四年来共编发42期。其中关于社保费征收管理体制的研究,有三期研究成果,总局领导作了批示,总局《税务简报》编发;同时还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要参》刊载。“中国石油安全的税收政策研究”专题报告,在中石油集团公司领导的参与支持下,研究报告有相当深度,所提建议基本可行,受到多方好评。“两税并轨过程中需要注意解决好的几个问题”和“中国税制走向成熟的里程碑”两篇文章分别被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要参》刊登。与全国人大财经委共同完成的“融资租赁税收政策研究”课题,积极为立法提供决策依据,得到人大财经委领导的高度评价。受中央政策研究室委托的“中外地方税收体系比较及对我国税制改革的设想”专题研究报告,得到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被中央政策研究室《简报》连发五期,增强了研究成果的影响力。
  (三)紧紧围绕税收中心任务,信息资料和宣传培训工作有了新进展
  国际税收信息资料库建设稳步发展。四年来,国际税收信息资料在总部与九个分部的通力协作下,共完成信息资料收集、翻译、入库1763万字,比2004年初的380万字新增1383万字。同时,整理翻译出英国、墨西哥、澳大利亚、南非等46个国家或地区比较完整的税制资料。在信息资料库具有一定规模的基础上,注重抓好资料的开发使用,及时为国际税收理论研究、各级税务机关和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受到欢迎和肯定。总局研究会主办的《世界税收信息》内刊已发56期,同时又与各分部办的信息资料刊物形成互补,将丰厚的信息资源转化为可用资源,受到读者好评。
  税收宣传培训提升档次水平。根据新形势要求,税收宣传培训工作改进方法,拓宽路子,逐步做到把普通培训与高层研讨结合起来、把独立办班与联合办班结合起来、把办班培训与网上宣传教育培训结合起来,不断改进了质量,提高了层次。四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5期,参训人员1780名。2006年在深圳首次举办“经济社会与税收制度发展”高层研讨,收到良好的社会反映,扩大了对外影响。发挥税收投资咨询中心职能作用,积极为企业会员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受到企业欢迎。
  充分发挥《涉外税务》国际税收宣传主阵地作用。为适应新形势办刊要求,先后召开两次编委会专题研究,创新办刊理念,改进栏目内容,使刊物质量不断提高,2005年再次荣获国家期刊百种重点期刊奖。根据改革需要,经总局领导批准,《涉外税务》从2007年1月由深圳地税局改为中国税务杂志社编辑、出刊、发行,在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及广东省、深圳市税务机关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协助下,变更工作顺利完成:
  (四)拓展国际交往渠道,对外交流合作取得新成果
  结合课题研究组团考察。四年来,结合“中国石油安全的税收政策研究”、“鼓励和规范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涉税问题的国际借鉴研究”、“企业自主创新的国际借鉴研究”等课题,按照总局外事计划,先后组成3个出国考察团,出访了委内瑞拉、秘鲁、苏丹、埃及、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法国等国家,分别与当地税务部门、中介机构和“走出去”企业,开展了广泛的业务交流,了解掌握了相关课题的大量第一手材料,丰富了课题研究内容,同时学习了经验,开阔了视野。
  双边合作不断延伸。总局研究会与荷兰国际财政文献局在课题研究、信息交换等方面开展了良好合作,取得实际成果。四年来,双方共同完成了企业所得税改革、物业税改革等相关课题研究,围绕“成本分摊协议”专题,先后在北京召开5次国际研讨会,并积极向决策部门反映了国际跨国公司的建议。2008年2月,在法国成功召开了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国际研讨会。此外,还接待了来访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议会预算财政委员会访华团,进行了工作会谈,取得了双方满意的效果。
  (五)注意打牢组织基础,规范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完成地方研究会组建工作。完善的组织建设是做好工作的基础。第三届研究会换届后,针对全国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个计划单列市和2个副省级城市没有成立研究会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措施,在相关税务部门大力支持下,经过两年的努力,全部正式成立了地方国际税收研究会(西藏除外),为更好地在全国开展国际税收理论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同时,积极敦促各地研究会按期换届,完善组织机构,四年共有21个地方研究会完成了换届,促进了工作深入开展。
  严格按照章程规范自身建设。第三届研究会坚持依法建会,团结和依靠广大会员,独立开展好各项工作。四年来,按章程规定分别召开1次理事会、2次常务理事会、5次会长会议、2次学术研究委员会会议,总结部署工作,制订修改相关制度。为理顺管理,对企业会员和个人会员进行了重新登记,并在2007年召开了第三次企业单位会员会议。多数企业和个人会员主动参与研究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
  抓好研究会整体规范化建设。根据研究会发展状况,先后召开了7次全国或部分地区会长、秘书长工作座谈会,以加强规范化建设为主题,深入讨论,共商办法,提出措施。各地研究会积极按照抓好“五个保障”的要求和规范化研究会的五项标准,完善办事机构,建立健全制度,充实专门人员,理顺工作关系,强化了自身建设。2006年在全国开展评先创优活动,有力推动了研究会规范化建设。通过自下而上评选,共评出北京等18个全国先进研究会,在三届二次理事会上进行了表彰。同时,山东、河北、浙江、湖南、青岛、济南、武汉、西安、沈阳、长春、福州等10多个研究会被当地民政部门评为先进社团,成为当地社团组织的榜样。
  (六)丰富社团活动形式,各地工作呈现新特点
  四年来,各地研究会紧密结合实际,努力探索社团工作规律,拓宽工作思路,创新活动形式,形成上下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
  理论研究活动深入扎实开展。各地研究会遵循建会宗旨,积极搞好理论研究活动,既抓好全国性课题的调研,又抓好自选课题的调研,推动了群众性理论调研活动深入开展。北京、湖南、安徽等研究会建立起以基层税务干部为主体的专门研究队伍,保证了科研工作有效开展。重庆、江苏、广东、四川、湖北、江西、深圳、厦门、武汉、济南、南京、宁波等研究会,每年都结合税收工作实际,组织大量自选课题,深入企业、深入基层搞好调研活动。浙江、吉林研究会领导重视,制度完善,科研服务税收实际,成绩显著。辽宁研究会注重抓好研究的区域合作,牵头开展了“中国边境城市税收征管研讨会”,全国10多个省市参加,在课题调研的合作上进行了新尝试。
  国际税收特色研究活动日益突出。北京、宁夏等研究会积极创造条件,扩大与国外相关组织的交流合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疏通了对外交流渠道,国际税收研究活动有声有色。黑龙江研究会开展了俄罗斯税收研究活动,积极为省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广西研究会发挥区域独特优势,以东盟地区税收研究为平台,确定工作目标和任务,
  经过两年努力,参与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论坛,对10个东盟国家派出了学习考察团,初步建立起东盟国家税收信息资料库,工作不同凡响。
  为纳税人的社会服务活动成为常态工作。各研究会依照宗旨,大力搞好为纳税人服务的各项活动。不少研究会在当地社科联的组织下,每年都定期走上街头,开展税收科普和纳税服务活动。杭州研究会每年举办多期“涉外税收沙龙”活动,为涉外企业宣讲税收政策。大连研究会为企业会员和纳税人开办“培训学校”,定期组织税收知识和纳税业务培训。河北研究会利用税法远程教育网,对全省纳税人进行网上税收宣传,形成工作模式,培训工作越做越好。内蒙古研究会推介“税务自动答疑系统”软件,充当起纳税人的“常年税收顾问”。青岛研究会联系中介组织,设立专门机构,积极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涉税服务。西安市研究会创办了“税收大讲堂”,为纳税人宣讲税收法律法规,收到积极效果。这些丰富的活动,创新的形式,积极发挥了社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扩大了社会影响,增强了组织活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国际税收理论中长期研究和短期研究缺乏有机结合,在系统性、借鉴性、针对性方面需要改进,深度需要加强;理论研究的制度建设和组织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改进;研究成果转化的渠道需要拓宽,转化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自身建设尤其是人才建设需要加强,内部组织功能和工作效率有待完善和提高。三是对会员的分类管理和指导不够,有的会员作用发挥不够好;对地方研究会的工作指导不力,各地研究会工作开展还不平衡。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过去的四年,是积极探索、奋力创新、取得新成绩的四年。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总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全国各级税务机关的大力支持,归功于全国各研究会的通力协作,归功于全体会员、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主要工作体会
  过去四年的生动实践,使我们深化了新时期研究会工作的认识,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主要体会是:
  第一,必须定准位,把握科学发展方向。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更是推进研究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我们总结历史经验,审视发展历程,深刻认识到:研究会要发展,工作要创新,必须定准方位。为此,我们确定了研究会的科学发展理念,坚持把搞好国际税收理论研究确定为工作的灵魂、建设的根本,发展为第一要务,研究为第一责任,集中精力抓研究,一心一意谋发展。实践表明,树立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定位;有什么样的发展定位,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结果。我们正是紧紧把握科学发展理念,准确定位,才使研究会工作体现时代要求,符合办会宗旨,实现全面进步。
  第二,必须抓好本,创新国际税收理论研究。研究是立会之本,创新是繁荣研究的动力,只有坚持创新,才能保持理论研究之树常青。我们始终根据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经济全球化新情况、税收工作新要求,从理论创新的高度推进国际税收理论研究“精品战略”,并贯彻工作始终。在实施“精品战略”中,我们总结提出了理论研究七阶段流程,即选题、开题、调研、结题、交流、评比、成果转化;总结明确了七阶段流程的内在关系,即选题是前提、开题是基础、调研是关键、结题是核心、交流是升华、评比是总结、成果转化是目的。特别是总结制定了七阶段流程的具体办法,已提交本次会议讨论。流程实质就是程序。时间不同,位置不同,要一个程序一个程序认真办好。这样,为又好又多地产出理论研究精品奠定了制度性基础。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我们正是由于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创新驱动理论研究,才抓住了研究会工作的“牛鼻子”,促进了理论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第三,必须强基础,坚固工作阵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研究会的基础建设事关国际税收研究事业长远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在思想建设上,2005年上半年全国各研究会全体党员按照统一部署,积极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围绕“为什么、什么是、怎么样”保持党员先进性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党性观念;在自身建设上,着力抓好组织、课题、人才、经费、制度五个保障;在队伍建设上,着力建立科研人才库,组成以学术研究委员为骨干、以会员和群众为基础的理论研究队伍;在系统建设上,抓好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提出规范化建设要求,开展评先创优活动,努力创建学习型组织,整体加强研究会建设。正是由于注重打牢基础,加强阵地建设,才使研究会有了发展的后劲。
  第四,必须讲和谐,增强社团组织活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社团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才能充满活力,和谐才能产生智慧,和谐才能蓬勃向上。我们深刻学习领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营造环境,齐心合力构建和谐研究会。在和谐研究会的内容上,提出了“依法建会、公平民主;诚信有爱、尊重人才;团结协作,工作有序;发挥职能,充满活力;创新研究,促进发展”的要求。在理论研究中,做到百家争鸣、包容兼蓄;在工作中,做到团结协作,整合力量;在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规范要求,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组织向心力和凝聚力。实践证明,构建和谐研究会是时代要求,人心所向,发展必然,和谐是研究会充满活力的源泉,是研究会不断进取的动力。
  第五,必须靠领导,推进研究会科学发展。认识是根本,领导是关键。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科学的思维决定行为的科学。研究会的各项工作必须紧紧依靠各级税务机关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才能不断推进、科学发展。近几年,总局领导多次听取汇报,亲自部署课题,指导研究;次次亲临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做指示、指方向。总局机关各部门在课题研究、内部建设等方面给予了积极有力的帮助。各地税务机关在研究会依法建会、治会、兴会的过程中,从工作思路、发展方向到人财物等多个方面都给予了极大地支持。正是由于总局和各地税务局对研究会加强领导,重视支持,才使本届研究会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实践表明,研究会的发展和壮大,一刻也离不开各级税务机关和领导的支持;各研究会只有参谋参到大局中,研究研到点子上,建言建到实际处,献策献出效果来,才能赢得更多的支持,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断推进研究会全面发展。
  三、今后工作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必然给国际税收理论和实践带来新的变化,必然对国际税收理论研究提出新的要求。今后四年,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理念,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敏锐的思维,把研究会的发展放到党的十七大对税收工作总体要求上,放到社团组织改革发展格局上,进行全面思考和统筹谋划,努力完成肩负的重任,在新起点上勇攀新高峰!
  今后四年,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工作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构建和谐,创新国际税收理论研究,科学开展丰富有效活动,全面推进国际税收研究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奋斗目标是:构建创新研究会、活力研究会、和谐研究会。
  构建创新研究会,不断提高国际税收理论研究创新能力。着重优化选题结构,抓好选题布局,形成基础性,前瞻性、现实性的多层面课题;着重优化课题调研组织,不断完善制度、规范流程、整合力量,形成具有动力和活力的运行机制;着重优化成果转化,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研究思想。
  构建活力研究会,大力增强社团组织活动能力。着眼点是搞好活动,增强活力,富于生命力;着力点是以国际税收理论研究为中心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着重点是坚持实践证明的卓有成效活动,创建满足实际需求的活动;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通过有效而又丰富的活动,增强组织活力。
  构建和谐研究会,奠定科学发展的良好基础。坚持以研究会章程为准则,以和谐研究会五项要求为标准,继续加强组织、课题、人才、经费、制度五个保障建设,固本强基,夯实基础。坚持以人为本,既注重调动积极性,更注重调动创造性。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
  为了实现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四年工作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提出以下措施建议:
  (一)武装头脑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科学地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任务、新要求。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对做好研究会今后四年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积极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任务,推动国际税收理论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高瞻远瞩,对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加强税收宏观调控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这对于做好新时期的国际税收理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要以高度的大局意识、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紧紧围绕税收工作大局,选题谋篇,立足国情,借鉴国际,独立思考,深度研究,敢于阐述新观点,大胆提出新建议,努力拿出一批符合实际、有价值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推动研究会建设。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应对新情况、开创新局面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要努力克服思想僵化、小进则满、固步自封的思想障碍。要紧密联系研究会工作和建设实际,创新理论研究,发挥社团组织作用,为实现中国税收科学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二)依法律会
  制度建设是一项根本性建设。我们要构建创新、活力、和谐的研究会,必须落实依法建会、依法治会、依法兴会的总方针。依法律会,保障发展。
  进一步确立法治观念。法治与人治的区别在于,法治是依法治权,人治是依法治民。制度建设与改革相辅相成,制度建设是改革的保障,改革又推动制度建设发展。研究会在自身的改革发展中,必须坚持法治方针,既要严格遵守办会宗旨,按章程规定开展工作;又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用实践证明有效的成果,丰富和发展制度建设。
  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制度创新是工作创新的前提保证。全国各研究会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制度,但根据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原有的制度需要不断调整,修订、充实和完善。完善制度要以实践为基础,创新思路,创新制度,确保研究会建设与时俱进地发展。
  进一步用制度规范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关键在于执行制度。有了制度不能束之高阁,必须做到严格遵守,照章办事,违章必纠,用制度管好人、管好事、管好财,用制度规范一切工作。不能以感情代替制度,不能随意执行制度。这样,我们的工作环境就会更加和谐,整体建设水平就会有更大提升。
  (三)创新研究
  实施“精品战略”是国际税收研究会一项根本性工作。全面推进国际税收理论研究“精品工程”,是实现“精品战略”的根本保证。实现“精品工程”必须要以创新精神,提出新思路,制定新措施。
  科学安排研究选题。科学选题是实现“精品工程”的第一程序。要站在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需要的高度,紧紧围绕税收中心工作,突出国际税收特色,兼顾税制改革和征管改革两个方面,加强科学税收理论研究、各国税制比较研究、发展需求超前研究、实际问题应用研究,选出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前沿性与应用性统一、前瞻性与现实性统一、国际性与国内性统一的调研题目。要注重抓好首创性选题,避免趋同化、一般化的选题。要择优研究路径,做到大题目与小题目相结合、中长期题目与短期题目相结合、专家调研题目与群众性调研题目相结合、全国性调研题目与地方性自选题目相结合,增强研究的深度性和针对性。
  有效实现研究成果转化。要增强成果转化意识,加大成果转化力度。每个课题从部署调研时就要提出转化要求,做出必要安排。既要充分利用现有转化方式和渠道,又要研究新的转化途径和手段,广开转化渠道,扩大成果影响,使研究成果得到各级领导、税务机关的更多认可,为科学决策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不断完善科研组织机制。要按着科研工作的内在规律完善组织机制,以组织机制的科学性增强研究的质量性。要根据工作实践,不断充实细化课题调研七阶段流程,把握好工作节点,每一环节都要做细、做深、做好。要建立信息资料共享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更好地为理论研究服务。要进一步完善科研活动的组织协调机制、合作研究机制、科研成果评估机制、奖励机制等等,使调研工作更有效地科学组织。
  (四)广聚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实现理论研究“精品工程”,构建创新、活力、和谐研究会都要靠人才保证。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是一项根本任务,更是当务之急。
  广泛聚集人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充分发挥研究会的组织功能,紧紧依托税务机关、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和企业,广纳贤才,形成一支税务系统内外结合、群专结合、老中青结合的理论研究队伍。要自上而下普遍建立起理论研究“人才库”,通过不拘一格选人才,切实把有志向、有水平、有精力的同志吸纳进来,人员相对固定,适时调整充实,储备研究力量,形成理论研究的主力军。
  用心留住人才。研究会要形成一支可用的人才队伍,必须坚持靠事业、靠待遇、靠感情的“三靠”原则。事业是工作基础,有了明确的国际税收理论研究方向,才能凝聚一大批有识之士;待遇是物质基础,有了合理合法的待遇,才能调动积极性、创造性,保障工作开展;感情是思想基础,感情是纽带、动力、资源、文化,有了深厚的感情就会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破难而解。
  大力培养人才。靠实践锻炼人、考验人是基本规律。要善于从组织科研活动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尤其是年轻的人才。要制定培养规划,择优培养路径,使人才尽快成长。要加强学习型社团建设,把研究会办成一所培养国际税收理论研究人才的“大学校”。要把学习和调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学习,增进学识,提高素养,提升人才水平。
  积极用好人才。要知人善用,建立一套常态机制,真心关心了解人才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为他们做好“后勤会长”。要搭建好平台,为人才创造条件,使他们在理论研究中担当重任,贡献智慧。要在实践活动中,壮大人才队伍,以人才创新带动研究创新,推进事业发展,
  (五)丰富活动
  社团组织的生命力在于活动。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和自身特点,积极开展丰富有效活动,既是基本思路,又是可行办法。
  丰富理论调研活动形式。理论调研活动是研究会的基本活动。要完善调研制度,总结经验,创新方法,用制度保障调研活动深入开展。要精细组织调研,一方面继续抓好信息资料搜集整理的案头研究;另一方面积极抓好深入纳税人、征税人、用税人当中的实地调研,掌握活素材,开阔新思路,丰富调研活动。要改进研讨交流,采取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高层论坛多种形式开展,努力做到课题组内部交流与课题组外部交流相结合、封闭式交流与开放式交流相结合、报告人“讲”与听众人“问”相结合,增强交流效果,升华研究成果。
  拓展国际交流活动范围。要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开拓思路,创造条件,广开“走出去、请进来”渠道,紧密结合我国税收实际,扩大交流,对比借鉴,洋为中用,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向深度发展。
  提升宣传培训活动层次。要研究新形势需要的宣传培训活动,搞活形式,提高质量。要加强部门协作,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增强活动的广泛性、系统性、有效性。要继续办好高层税收研讨活动,形成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固定品牌。要整合现有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手段,做好对纳税人的网上税法宣传培训。
  积极开展互动活动。研究会已在全国建立起完善的组织体系,在各项活动中要充分发挥这个优势,统筹力量,整合资源,多打“联合牌”,做到大小活动结合、上下活动结合、内外活动结合。要采取总局研究会牵头或自行联合的方法,多开展区域性活动。要注重发挥社团组织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和宣传服务作用,充分发挥企业会员的优势,开展好与企业的互动和服务活动。
  (六)争取支持
  多年来,从总局领导到各地税务机关领导对研究会工作是十分支持的。今后,研究会的建设发展,仍要继续积极主动地争取支持。
  主动争取支持。研究会作为税务机关主管的社团组织,要增强大局观念,把研究会工作自觉纳入税收全局工作中,积极发挥社团组织独特作用。要摆正位置,定期向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汇报工作,重大问题和重要活动要及时请示报告,主动取得指导和支持。
  善于争取支持。做事做人皆有度。度,包括制度、理度、法度、气度、节度等等。比如,“君子好财,取之有道”,就是理财之度;“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就是做人之度;儒家倡导“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是指把握处理事物要恰到好处,这是把握“度”的最高准则。国际税收研究会要善于取得各级主管税务机关和领导的支持,也必须善于认识“度”、研究“度”、把握“度”、遵守“度”,努力做到参事不定事、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依靠不依赖。
  以成绩赢得支持。要切实履行研究是第一责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领导关注的税收焦点、难点问题列入研究重点,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在提高“聚焦率”上下功夫;要加强理论研究的深度,增强“建言献策”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可行性、及时性,在提高“批示率”上下功夫;要充分利用现有渠道,积极开拓新的路径,努力扩大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在提高“转化率”上下功夫。有为才能有位。只要干出新成绩,就能感动领导,赢得地位,取得支持。
  各位代表!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美好的未来要靠我们共同去创造,崭新的篇章要靠我们共同去谱写。让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按照总局党组的统一部署,解放思想,同心同德,奋力开拓,为又好又快地推进国际税收研究会建设而努力奋斗!